七月,一个骄阳似火的季节,不仅点燃了双眼,也点燃了人们的心灵,点燃了青春和梦想。
不远处响起了激荡的曲子,清脆的月琴声袅袅不绝,热情奔放。“骑上你的骏马,穿上美丽的衣裳,小伙儿姑娘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男女老少手拉着手,围着一个大大的火堆,跳起了左脚舞。
关于火把节,民间传说很多,流传较广的是善良美丽的诺娜和英俊勇敢的阿查倾心相爱,但魔哈想霸占山茶般秀美的诺娜,阿查智斗魔哈,坠落深渊,之后被乡亲搭救脱险;诺娜为寻找阿查耗尽气力累死在红山崖下,阿查为给诺娜报仇,约起三村五寨的乡亲们高举火把烧死了魔哈。这天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为了纪念阿查和诺娜,从此,人们便在这一天搭起高高的火把,围火而跳。
延续到今天,火把节成了彝族人民的特有节日,盛大的篝火场上,人们盛装出席,彝家小伙拨弄着三弦月琴,姑娘们手牵着手围着火堆跳舞,热烈的火焰窜得老高,人心中的热情也似那火焰一般,大家欢声笑语,狂欢到天亮。
记得小时候,交通基本靠走,通讯不便,经济条件不好,火把节更多的是以村寨形式进行。周边的村子围拢起来,在开阔的晒谷场上搭起火堆,傍晚时分,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跳脚,熟悉的、陌生的身影混杂其中,一种简单的娱乐,却是人们难得放松、沟通交流的方式。除了跳脚,老家还有走亲戚的习俗,妈妈会带着我们去外公家过节,姑妈和表哥也会回我们家。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与父母兄弟团聚,家人一起准备美味的饭食,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味道。
那时的田地还没有被污染,家里的猪、鸡吃的都是天生地长的谷物和菜叶,肉很香、很香。7月的乡村物产丰富,瓜果蔬菜丰硕,山珍也很多。清晨的松树林最热闹,不少放假的孩童去拣菌,我和表姐最喜欢青头菌,尤其是还没绽放的骨朵,回家清洗干净,把菌帽子翻过来,放点猪油和调料,用火钳架在火上烤,一边等着品尝美味,一边闻着香味聊天,时光惬意而美好。
今天的火把节,传承了民族文化,淡化了亲情味道。现在交通便捷了,通讯发达了,舅舅们约吃饭也不用亲自来家里通知了,但亲戚却不常见面了,感觉肉也没那么香了。渐渐的,已经好些年没有那种简单的快乐了。
作者:唐良花 审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