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共同编织的骗局中,母亲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孩子的确为母亲付出了很多,这本该是一部包含温情的影片,但实际上却充满一种压抑与无奈。
片中,孩子几乎事事都依从母亲,甚至是希望整个国家都朝着母亲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几个人徒手为母亲营造出一个“民主德国”,这些看似是对母亲的关心,但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对亲情的过分表达。在我看来无论他是出于爱也好还是其他东西也好,这些都不应成为剥夺他人知道真相的理由。为了让她能够活着,他不惜蒙上了她的双眼,就像是奴化教育强制性地让他们去学习自己的文化,这并不是让一个民族去接受你的文化,而是让文化去模糊一个民族的意识,因此这样做也无异于模糊真相误导视听。
爱的表达,不是占有而是相互的尊重与扶持,他显然没有尊重母亲,需要尊重的并不单纯是人存在的尊严,还有她的思想和权利。这种不尊重的表现并不仅存在于孩子对母亲:为了让母亲高兴,他不惜以丑化劳拉的父亲为代价,这恐怕已经偏离了他欺骗的初衷,这不再是避免刺激的问题而是赤裸裸的献媚与欺骗,但原因却令人觉得好笑:因为她要死了。难道不是对劳拉的伤害?由此,我只能说他爱她存在的实体超过爱她的灵魂,或者从大方面讲,这是一种“中心逻辑”: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是别人的生死,如果某件事情不合他意,它就会变得焦躁易怒,表面上是我希望你活着,实际上是我要你活着。
他懂得怎样去照顾她,却很难说他懂得怎样去爱她,这一点同样表现在母亲对孩子的欺骗。可以看到,当女儿拿着父亲多年前写的信件是那副痛苦的表情,这样的欺骗不能让人觉得是一种爱,相反只有怨恨和悲哀。我同情这位母亲,但同样也同情她的孩子,如果这个谎言没有撑到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天,一切又会怎样,压垮的不仅是母亲一个人,还有整个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原本就夹杂这谎言和在此之前已被削弱得不剩多少的联系。
我宁愿去承受现实也不愿在欺骗中度过余生,可惜,家人没有给她选择的机会,但欺骗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他们完全可以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把这一切告诉母亲,然而他们之所以选择退缩的原因说到底还是不了解,他们并没有把握应当使用多少剂量的“镇静剂”,这就是距离,让爱最终变成了欺骗。
作者:罗纯玲 财务部